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北京報道
7月19日,中超聯賽第17輪在北京工體上演了一場焦點之戰,主場作戰的北京國安以1比3落敗于上海申花,拱手讓出了積分榜領跑的位置。盡管國安方面對這場比賽充滿信心,但從比賽一開始,國安便暴露出各方面都準備不足的問題,完全不具備一支爭冠球隊所應有的氣質與表現,甚至可以這么說:從賽前準備到排兵布陣到球員場上的發揮、教練的臨場指揮和換人等各個方面,國安本場比賽就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完敗。
①國安的賽前準備不如申花
坦率地說,東亞杯對這兩支奪冠球隊的確產生了一些影響。因而,京滬兩地的球迷和媒體都在討論著東亞杯對誰的影響更大,各自隊伍中有多少國腳出場參加了東亞杯,更包括具體的出場時間。這在某種程度上為本場京滬大戰增添了火藥味。不過,真正的對隊伍產生影響的恐怕并不是東亞杯本身,而是因為東亞杯導致中超暫停之后兩隊截然不同的處理態度上。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申花隊賽季初新引進的外援米內羅受傷不得不缺陣后,各方都知道如果少一名外援作戰意味著什么。所以,球隊火速搞定了阿蘇埃。但光簽下還不夠,在休戰期期間,球隊一直在幫助阿蘇埃恢復。7月12日,也就是這場京滬大戰前一周,專門安排了與青島海牛的一場熱身賽。盡管國腳全部缺席,但至少可以通過這場熱身,提前為一周后的京滬大戰磨槍。
但是,在聯賽暫停后,國安隊的外援們不是留守京城積極恢復并開始為這場焦點大戰進行準備,而是先進入休假狀態。于是,當京滬大戰開戰,國安場上的五名外援如同夢游一般,意外嗎?奇怪嗎?又是什么讓國安有這樣的底氣和資本?
的確,國腳張玉寧的狀態的確不如東亞杯時,但不要忘了,這是張玉寧12天之內的第四場比賽、8天之內的第三場比賽。而且,東亞杯期間,公認最拼的就是張玉寧。反觀上海申花的兩名中后衛朱辰杰和蔣圣龍,情況和張玉寧差不多,但各方的反應卻是:為什么這兩名中后衛在東亞杯上沒有見到類似京滬大戰中的這種勁?可能最好的注腳就是:據稱申花方面為這場比賽大幅度提升了獎金數額,而北京國安則是保持不變。
所以,回想這場京滬大戰,似乎除了京城的球迷、媒體以及網絡輿論造勢方面要超過申花之外,球隊本身在這場比賽的賽前準備方面,遠不如申花。最終的結果讓申花結束工體不勝恐怕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
②申花實戰各方面都力壓
不能說國安方面賽前不重視這場比賽,拋開場外各種因素、單就球場內而言,申花隊的斯盧茨基在排兵布陣、戰術安排、臨場指揮等方面,恐怕要遠比塞蒂恩用心。
譬如,申花不尋求主動控球、放棄球權,這一直是斯盧茨基所追求的,恐怕也是國安賽前能夠預料到的。但在這個基礎上,申花隊更強調轉換,即由守轉攻以及由攻轉守的快速轉換,讓國安更多地控球,同時想辦法限制國安隊由守轉攻的速度。所以,實戰中,我們可以看到:申花只要一拿球,不管是中前場還是后場,都是用最快的速度打到國安隊的禁區前沿、并努力形成射門。而在丟球后,盡可能通過就地反搶來延緩國安隊的轉換速度和進攻速度,然后回撤迅速站好防守隊形。但是,由于國安推進速度極慢,不管是后防隊員還是中場球員,拿球后總是喜歡橫傳或回敲,結果本來可以形成很好的快速反擊機會就變成了陣地戰,很難真正威脅到申花隊的球門。最終當然是要付出代價。
實際上,說斯盧茨基這場比賽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準備,還表現在申花隊的進攻時,專門瞄準了國安隊三中后衛的身后以及中衛與中衛之間的結合部,就是看準了國安隊中后衛轉身慢、回追沒有速度的特點。前兩個進球可以說就是這種戰術安排的具體體現。阿蘇埃的搶點、吳曦利用左路兩名中后衛的空擋,分別取得進球。這兩粒進球可以說是完全打擊了國安球員的場上信心。而國安隊面對上半時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居然沒有任何反應。
中場休息之后,申花隊馬上換人,用阿馬杜和徐皓陽換下高天意以及楊皓宇,用意很明確,就是讓后兩人在上半時不惜體能拼搶、奔跑,下半時馬上再換上新鮮血液,繼續保持對國安的壓制,尤其是中場區域。相比之下,塞蒂恩在半場之后居然沒有對人員進行任何調整,哪怕是下半時開始后不久,國安場上球員已經明顯跑不動、快不起來了,也一直“死扛”到第77分鐘時,才想起來連換3人,隨后又把范雙杰替換上場。
但是,說斯盧茨基完勝塞蒂恩這樣的老派西班牙教練,僅從第77分鐘時于漢超換下劉誠宇這一招上就可以分出高下。劉誠宇在下半時第60分鐘時換下的阿蘇埃。但是,國安隊的后衛恩德加烏在對陣阿蘇埃時完全沒有優勢,因劉誠宇沒有身體,或者說才剛剛傷愈復出,幾次沖擊被恩德加烏瓦解之后,斯盧茨基馬上就用于漢超換下劉誠宇,而不是拘泥于劉誠宇剛剛出場、需要照顧其情緒與心態。這種果斷恰恰是塞蒂恩所缺乏的。于是,“猴哥”戰“哪吒”,最后就給出了致命一擊,徹底讓國安在工體主場翻車!
可以這么說,不管是賽前的準備、應對、比賽中的排兵布陣、戰術安排、臨場指揮等各個方面,塞蒂恩和北京國安就是完敗。3比1的比分讓申花重返榜首,這是一個令人信服的結果。這個結果也使得今年中超聯賽的冠軍之爭的天平或許有所傾斜。
當然,聯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還剩13輪的情況下,沒有人知道還會發生什么。一如成都蓉城在本輪客場被天津津門虎隊雙殺。但上半年,主場輸給天津成為了成都蓉城的轉折點,接連在對陣上海海港、上海申花以及北京國安的比賽中讓對手極度難堪,沒有人知道此番客場再敗天津之后,成都蓉城是否會重新崛起。再譬如,像上半賽季已經被很多人排除在爭冠行列中的上海海港,悄不作聲已經在積分榜上逼近北京國安,距離上海申花也就只有4分的差距,而且隊伍的磨合日趨成熟。在只需要專注聯賽與亞冠雙線作戰、而不是像申花、國安以及成都三線作戰的情況下,沒有人擔保海港不會截胡。
但是,只有局面與形勢越復雜,整個中超聯賽才能更吸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