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2023亞洲杯賽已經在卡塔爾落下帷幕,東道主卡塔爾隊如愿成為了最大的贏家,無論球場內外。
賽后,以《阿拉伯(Al Arab)》為代表的卡塔爾國內媒體公開宣稱:兩支阿拉伯球隊擊敗奪冠最大熱門殺入決賽、卡塔爾隊能夠奪冠,證明了“阿拉伯球員已經超越那些在歐洲效力的亞洲球星,阿拉伯足球可以引領亞洲足球的發展!”
此言極富“夸大”成分,甚至是言過其實,畢竟這是在阿拉伯國家連續進行的第二次亞洲杯賽,就像澳大利亞隊主帥阿諾爾德在開賽前所說的那樣,“亞洲杯賽安排在1月份進行將有利于阿拉伯球隊。”而包括富安健洋在內的日本不少旅歐球員也在賽前表示,希望亞洲杯賽能夠像歐洲杯賽那樣,安排在賽季結束之際進行。而且,卡塔爾隊在一年多前的世界杯賽場上的演出,相信不會那么快就令人遺忘了,而像當選MVP的阿費夫也不會表示希望有機會去歐洲賽場證明自己。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本屆亞洲杯賽在世預賽36強賽第二輪與第三輪之間進行,更像是一個“中轉加油站”。或許,這個“特殊性”是令本屆賽事出現諸多反常甚至罕見現象的一個重要決定性因素。
①亞洲杯成“中轉站”
自2011年亞洲杯安排在冬季即1月份展開進行至今,本屆已經是連續第四次在1月份上演。但有別于前三屆的一個特殊情況是:2011年、2015年以及2019年三屆賽事都是在亞洲各隊更為看重的世預賽全面展開之前進行,亞洲杯賽結束之后不到半年,世預賽全面展開。各隊通過亞洲杯賽,對各路對手的情況已經基本摸清和了解,因而世預賽期間也更有針對性。所以,亞洲杯賽更多地帶有“前哨戰”的味道。
本屆亞洲杯賽原本應該是在2023年6、7月份之間展開,然后在2023年的10月份全面打響2026年世預賽。由于疫情之故,導致賽事易地,所以整個賽事被延期至今年1、2月份之間進行。而世預賽則依然還是按照既定方案與賽程展開,在去年11月份已經進行了第二階段36強賽小組賽前兩輪的比賽。這就使得本屆亞洲杯賽已經不只是“前哨戰”了,而更像是“加油站”,經過前兩輪比賽的嘗試之后,各隊都根據情況相應地進行調整,然后通過亞洲杯賽來進行檢驗。
譬如說,就以殺入冠亞軍決賽的約旦隊為例,在去年11月份的世預賽兩場比賽中,首輪客場在終場哨響前才攻入一球,以1比1戰平了本屆亞洲杯賽的另一匹“黑馬”塔吉克隊;回到主場的第二輪比賽則以0比2完敗給沙特隊。目前,在36強賽第七小組中,約旦隊僅僅積1分排名第三位,沙特隊則以6分排名首位;塔吉克隊則是積4分排名第二位。也恰恰是兩場世預賽沒有打好,特別是,效力于法甲蒙彼利埃隊的10號塔馬里自摩洛哥人阿毛塔接手之后尚未代表約旦隊出場過一次,甚至連兩場世預賽都未能歸隊。因而,在本屆亞洲杯賽之前,阿毛塔無論如何都希望塔馬里歸隊。也就是在新年元旦之前,塔馬里回歸,第一次在阿毛塔麾下代表約旦隊出戰,結果在熱身賽中2比1擊敗卡塔爾隊,幫助阿毛塔贏得了接手約旦隊后的第一場勝利。而這也讓約旦隊最終在本屆亞洲杯賽上有神奇演出,這其中塔馬里的作用和表現也就無需多言了。
再譬如與中國隊同組的泰國隊。世預賽首輪主場1比2被中國隊逆轉之后,泰國足協在球隊客場拿下新加坡隊依然堅持換帥。日本人石井正忠接手后,以本屆亞洲杯賽作為第一個小測試。雖然止步于16強,但泰國隊在本屆亞洲杯賽上所展現出來的東西已經讓泰國上下全面接受,泰國足協已明確將與石井正忠簽約至世預賽結束。而也恰恰是泰國隊在本屆亞洲杯賽上的表現,讓泰國球迷相信:他們可以在3月份對陣韓國隊的“背靠背”兩場世預賽中從對手身上搶到至少1分,更對未來做客中國、拿下中國隊充滿信心。相比之下,中國隊因為在本屆亞洲杯賽上歷史性地首次小組未能出線,讓國內球迷普遍對隊伍能否最終晉級18強賽憂心忡忡。
即便是像韓國隊、日本隊等這樣以旅歐球員為主的東亞球隊,在自己的球隊未能取得賽前預計的成績后,韓日國內的輿論風向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像日本足球,以往根本就不操心亞洲對手,一門心思以“世界八強”為目標,可這一次亞洲杯賽連敗伊拉克隊、伊朗隊之后,日本足壇輿論都開始要求日本隊能先腳踏實地,全面警惕中東球隊的追趕與挑戰。
所以,著眼于世預賽,本屆亞洲杯賽的性質和意義相比以往幾屆,在一定程度上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可以說是根本性變化。這也導致了本屆亞洲杯賽期間發生了不少匪夷所思的情況,諸如像韓國隊小組賽末仗對戰馬來西亞隊時3比3平局,約旦隊在小組賽末仗意外地以0比1負巴林隊;等等。以致于像不少參賽隊公開要求亞足聯調查韓國隊與大馬隊的比賽是否為“假球”,亞足聯不得不發布聲明駁斥這種說法,而這在亞洲足壇以往歷史上也從未有過。
②難抵世界杯擴軍誘惑
另一方面,不得不說的另一個現實情況是:國際足聯雖然在2017年3月份就宣布2026年世界杯賽將擴軍至48隊參賽,其中亞洲將有8.5個席位,但在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賽結束之前,或許圈外人還感受不到世界杯賽擴軍對亞洲各隊意味著什么。但隨著去年7月份世預賽的分組抽簽展開,亞洲諸強對世界杯出線的渴望越發強烈,這種渴望其實是在本屆亞洲杯賽上最直接地展現出來了。因而,當我們依然還以習慣思維定式去衡量亞洲杯賽時,殊不知整個亞洲足球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去年11月世預賽之前,泰國隊時任主帥、巴西人波爾金所提出的“三個半席論”。即:亞洲足球在過去世界杯賽4.5個席位下,韓國隊、日本隊、伊朗隊、澳大利亞隊以及沙特隊是“常客”,亞洲其他二流球隊甚至是三流球隊基本就沒有可能去擊敗這幾支隊伍、進軍世界杯賽。如今在亞洲8.5個席位下,這五支“常客”隊伍占據其中的五席可以說是大概率情況,剩下的3.5個席位,就是由亞洲其他二三流隊伍來爭奪。這對包括泰國隊在內的亞洲球隊而言,顯然是一種“誘惑”,更看到了自己進軍世界杯賽的機會和希望。
實際上,這種“誘惑”和“機會”在本屆卡塔爾亞洲杯賽上就全面而真實地展現出來了。在觀看完亞洲杯賽之后,相信各方都會有這樣一個基本判斷,即除了前面所提到的五強之外,包括卡塔爾隊、約旦隊、伊拉克隊、烏茲別克隊等都有很強的競爭力,有機會去爭奪這剩下的3.5個席位,而像阿聯酋隊、敘利亞隊,甚至包括塔吉克隊、泰國隊等也都有一定的競爭力。而對于中國隊本身,相信更多人的會有這樣的印象:現在別說一流強隊的,即便是和巴林隊、巴勒斯坦隊、泰國隊、印尼隊、越南隊、馬來西亞隊等這樣的亞洲三流對手在世預賽中真刀真槍地干上幾仗,中國隊能夠贏幾場?換而言之,外界對國足幾乎是已經完全沒有了信心。
也恰恰是因為有這種“誘惑”,很多球隊為實現各自的目標,都在采取各種“非常規”手段。譬如說,參加本屆亞洲杯賽的24支球隊中,21支球隊都在啟用歸化球員,相比上屆亞洲杯賽的24支參賽隊中只有11隊有歸化球員,僅有韓國隊、烏茲別克隊和沙特隊是沒有歸化球員的參賽隊,這恐怕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像馬來西亞隊時隔17年重返亞洲杯,擁有14名歸化球員(包括10名血緣歸化和4名非血緣歸化),是擁有歸化球員數量最多的球隊;而2007年曾獲得亞洲杯賽冠軍的伊拉克隊,此番也是擁有12名歸化球員!【關于這方面的情況將另文細述,這里不再展開。】
或許也正是這種“非常規”手段、方式,導致本次冠亞軍決賽第一次在公認亞洲四強(即國際足聯排名一直占據亞洲前四位的韓日澳伊)之外的兩支球隊之間展開。這才是本屆亞洲杯賽所透露出來的最強信息。也正因為此,作為已經落伍者的中國足球,如果依然還是用常規思維定式去看待此番亞洲杯賽,依然還是拘泥于以往成績不佳時先想著“換帥”等非主流問題,不斷地來回繼續“折騰”,則中國足球只能是被亞洲各路對手越甩越遠,進一步向“四流”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