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特派記者馬德興發自多哈
志在世界八強的日本隊最終還是未能如愿,在北京時間今天(6日)凌晨結束的世界杯1/8決賽中,與克羅地亞隊苦戰120分鐘1比1言和,互射點球1比3失利。不得不說,日本隊具備了進入世界八強的實力與水準,但在心理上亟待突破。沒有那顆“勇敢的心”、“世界八強的‘心’”,日本隊恐怕很難再有更高一層的突破。
領先之后不會踢了?
早在世界杯分組抽簽揭曉前,日本隊就明確提出八強的目標。抽簽后,特別是在與德國隊、西班牙隊同組之后,日本隊雖然堅持“八強目標不變”,但多少還是不敢確信能夠小組出線。磕磕絆絆闖入16強后,日本隊似乎一下信心滿滿,畢竟相比法國、英格蘭等奪冠熱門而言,克羅地亞隊在16強中實力并不算最高的。但最終,日本隊還是未能突破“心理關”。
小組階段,不管是對陣德國隊還是西班牙隊,坦率地說,日本隊能夠取勝固然有實力作為基礎,而且也有戰術方面的成功,但運氣成分不小。而在與哥斯達黎加隊的比賽中,就反映出日本隊患得患失的心態,最終在大好形勢下以0比1落敗,錯失完全掌握命運的良機。而且,對陣德國隊與西班牙隊,日本隊都是在先落后的情況下被逼上絕路,才想起來做最后一搏。
對陣克羅地亞隊,日本隊整體發揮良好,上半時也成功頂住了對方的進攻,而且因為在控球方面做得還算不錯,不像對陣德國隊與西班牙隊那樣全面被動,因而能夠有效地組織起進攻,并在上半時結束前率先打破僵局,取得1球領先。這樣的半場,可以說是最理想的。此役日本隊的控球率為36%,而對陣德國隊時只有23%,對陣西班牙隊時則只有15%,對陣哥斯達黎加隊時則高達49%。
但半場領先后,日本隊進入下半時似乎有些不會踢了。先前對陣德國隊、西班牙隊時,日本隊易邊后馬上換人并調整戰術,畢竟這兩場都是比分落后,主動求變也是合理的。而本場比賽,日本隊在下半時開始后沒有任何變化,克羅地亞隊則進一步加強了“高空作業”,兩側更多地起球。追平的一球,恰恰就是“空中作業”的結果,佩里西奇頭球破門。
值得注意的是:本屆世界杯4場比賽,在“空中一對一”的拼搶中,日本隊對陣德國隊是19次對24次,對西班牙隊是12次對10次,即基本不處下風,甚至還有優勢,但對陣克羅地亞隊,則是36次對55次。也就是說,克羅地亞隊賽前就看準了日本隊的弱點,多打高球,他們最有威脅的幾次進攻,均是用高球創造出來的。當然,話說回來,德國隊以往高中鋒是其成功的主要看家本領,如今則是“鸚鵡學舌”,學習所謂的“傳控”,將看家本領徹底丟掉,與日本隊交鋒時也是瞎玩傳控,最終輸球。克羅地亞隊用最簡單的方式來攻擊日本隊,效果顯然更好一些。
日本需要八強的心
在克羅地亞隊將比分追平后,日本隊其實應該盡快調整,爭取在90分鐘內結束戰斗,而不是拖到加時甚至點球。但日本隊直至克羅地亞隊率先做出換人調整之后,才想起換人,而且方式跟對陣德國隊時一樣,即用9號三笘薰和18號淺野拓磨換下5號長友佑都和25號前田大然。這種固定的換人套路缺少創意,令克羅地亞隊可以更有準備。所以,僅4分鐘之后,克羅地亞隊用中場15號帕沙利奇換下邊鋒9號克拉馬里奇,進一步加強對中場的控制。
或許正是因為總想著隱忍、后發制人,日本隊的踢球風格缺少一種“霸氣”。進入點球大戰,日本隊缺少“八強之真正雄心”就全面顯現出來了。當南野拓實手抱足球走向點球點時,臉上的表情就顯露出缺乏必勝信念,結果,果然被對方門將撲出。而隨后的三笘薰以及第四個出場的吉田麻也全部都被對方門將不可思議地撲出,宣告日本隊在本屆世界杯的前進步伐就此打住!
坦率地說,日本隊已經具備進入世界八強的實力與水準,如此多的球員在歐陸賽場上奔馳,足以說明問題。但是,從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到此番卡塔爾世界杯,日本足球缺少一個領軍人物,一個能夠改變日本球員內斂、內向性格的人物!
東亞球員深受東亞文化的影響,向來比較含蓄,日本球員都比較隱忍,早些年像中田英壽、本田圭佑這樣性格張揚的球員常常被列入“另類”。所以,日本球員都屬于那種“聽話”、“守紀律”的類型。但足球是一個個性張揚的運動,日本足球需要一名能夠將日本球員的個性解放出來的球員,而不是一再“隱忍”。
日本隊連續兩屆殺入16強,已經殊為不易。但從16強步入8強,難度顯然更大,要求也更高。這就好比這么多年來,非洲足球一直在說已經進步、逼近了世界先進水準,但能夠進入世界八強的非洲球隊依然寥寥無幾,1990年的喀麥隆隊是第一個,加上世界杯擴軍32隊后2002年的塞內加爾隊以及2010年的加納隊,總共只有3支球隊。日本隊如果殺入八強,不管是對日本足球還是整個亞洲足球,都將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無論如何,日本隊的表現已經為亞洲足球掙得了足夠的榮譽,還是應該衷心感謝日本隊在本屆世界杯上為亞洲足球示范了很好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