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建業U23使用中超第1 胡靖航離隊他可被激活

據《鄭州晚報》報道 各家中超俱樂部一直在等待的那個“靴子”終于落地了——中國足協在昨天的中超俱樂部會議上正式公布了新的U23球員政策。雖然沒有像之前傳言的那樣“必須有一名U23球員始終在場上”的那樣嚴苛,但相比去年又做了進一步升級,要求U23球員出場人次必須和外援上場人次相同。這樣的新政即便是對于年輕球員儲備充足,去年U23球員出場時間高居榜首的河南建業而言,也同樣有相當大的影響。加強內部挖潛,勢在必行。
U23球員出場人數和外援掛鉤
上賽季開始前,中國足協突然出臺規定,要求各隊必須有一名U23球員首發上場,希望以此來推動各俱樂部加大對后背力量的培養力度,同時也為國家隊儲備人才。雖然“新政”飽受詬病,也出現了很多U23球員“上場就換下”的奇觀,但這并不妨礙足協堅持這一政策的決心。
新的規定中,除了繼續要求各隊的首發陣容中必須保證有一名U23球員之外,更是進一步和外援的使用掛鉤——必須和外援出場的人次相同。也就是說,如果一支隊伍在一場比賽中派出了3名外援上場,那么至少也要有3名U23球員出場。
在外援方面,足協依然規定每場比賽最多使用外援3人次。而根據中超的競爭激烈程度和對外援的依賴性,各隊一般都會把外援的額度用滿,這樣一來,在18人名單中至少要有3名U23球員儲備。
隨著新政的出臺,隨即也有人推出了各種應對辦法:比如首發中列入3名U23球員 ,一開場隨即用3名外援將他們全部換下,或者把換人名額全部“攢著”,到補時階段再派上換上2名U23隊員。但這些“辦法”都是以浪費換人名額為代價的,而足球比賽中的3個換人名額對于主教練而言格外寶貴,每一個名額的使用都有可能對戰局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既然新政無可改變,與其變著法地應對,還不如抓緊時間提升年輕球員的實力。
建業主帥考查所有年輕球員
上賽季,建業隊雖然成績不佳,但對U23球員的使用以及他們的表現,卻是在中超賽場上最為搶眼的。
相比很多隊伍在開場不久就換下U23球員的做法,建業往往在首發陣容中就派上3名U23球員,替補上場的隊員中也經常有年輕的面孔出現。據統計,建業隊全年U23球員的上場時間累計高達7221分鐘,高居榜首,比排在第二名的天津權健多出了1500多分鐘。而龍成、鐘晉寶和胡靖航三人的出場時間都進入了前十名,3人也都占據了建業隊絕對主力的位置。
然后,這樣的風光數據并不能讓建業高枕無憂。由于租借合約到期,榮膺“最佳新人”的胡靖航最終回歸上港已經沒有懸念,畢竟在新政政策下,年齡合適而且能力上佳的球員已經成為“稀缺品”,上港不可能讓這樣一個寶貝拱手相讓;而生于1994年的鐘晉寶去年還是適齡球員,雖然從能力上講,他今年繼續占據主力位置應該沒有懸念,但已經不再U23之列;生于1995年的龍成,去年出場27次,時間長達2258分鐘,也是三人當中出場時間最長的,而且他的年齡依然合適,沒有意外的話,龍城今年會是建業U23球員的首選。
而要想確保用滿3個外援名額,建業就必須在剩余的U23球員中做好充足的儲備。從去年的情況看,除了上述三人之外,龍威、杜長杰、劉恒、張仔儒等人都有過出場記錄,他們今年也都依然符合U23的年齡要求。其中能打前鋒、前衛的杜長杰出場次數最多,達到了19次,而且無論是在賈秀全時代還是在亞森執教期間,他都獲得了不少機會,由此可見,他的潛質還是非常被看好的。而且在胡靖航離去之后,和他位置類似的杜長杰應該會有更多機會。
此外,從去年開始,生于1999年的謝碩、閆浩也都進入了一線隊。為了應對U23政策,建業隊的預備隊和U19梯隊也都全部跟隨一線隊前往昆明紅塔基地集訓。目的就在于把全部的“家底”拿去讓新帥塔拉吉奇挑選,希望從中能挖掘出可用之才。